《丹麦女孩》不要再把LGBT的故事讲成耽美小说

这部电影很美,衣服,口红,眼线,丝袜,画作,餐厅,公寓房间,二十世纪初的哥本哈根、巴黎、德累斯顿...美,美,美,美,美,美,美。
可是这是一种...庸俗而又刻意的美。跟耽美小说似的,完全是在迎合刻板印象和预期,结果显得空洞而又毫无力量。

我本来期待的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故事。我对于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止步于维基百科中英文页面,可是Come on! 世界第一个变性人啊!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经过多少挣扎,又需要怎样近乎固执的勇气啊!可是在电影里,你看到的却是一个浓妆华服、柔弱的、哭哭啼啼的、在小花园里被小流氓霸凌的“淑女”——还能更sterotype一点么?真实生活中的lili居然成功的把自己身份证和护照上的性别都改成了女性,这应该不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女人能够做到的吧。(可惜,电影里完全没有拍到这一点。)

《丹麦女孩》不要再把LGBT的故事讲成耽美小说

我本来也期待这部电影能让我更了解变性人的心态。可遗憾的是,这电影里lili到底为什么想要变性?只是为了穿着漂亮衣服和帅哥调情么——当然这个理由一点错都没有,可是如果剧本对人物的挖掘到这就停了,是不是也有点缺乏层次呀。

总之,一个敢于突破禁忌的、有开疆拓土般里程碑意义的时代先锋人物,被电影拍得只剩美了,美得没有一点肌肉。

当然啦,毫无肌肉的美也是美嘛,这电影你要是当成画看,还是能美得人一身鸡皮疙瘩的。

可是(此处有升华),光靠把LGBT包装成耽美小说或者丹麦女孩这样华美的故事,迎合一种几近于fetish的审美,完全无益于、甚至会阻碍人们真正的去了解和接受这个群体——你是不是也多少听到过有人说“xxx长得这么丑怎么也好意思说自己是同性恋呢?”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耽美文化大行其道的日本,却并没有看到LGBT的平权运动有多大的进展。
同性恋并不一定都长得帅/花美男/爱干净/时髦/毒舌/爱小s/喜欢和姑娘们聊男人。
同理,也不是每个变性女子都和金星一样有窈窕细腰。
可是就算是一个大肚子爱抠脚的基佬,或者一个怎么看怎么想葛优戴了顶长假发的变性女子,他们的故事也同样应该有人愿意听,他们的权利也同样需要被保护。因为LGBT需要平权,不是因为他们美,而是因为一个成熟的社会需要允许有人和主流大众不一样。换句话说,“做自己”不是心灵鸡汤文里的口号,而是需要被保护的权利。

可是这样的权利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不仅没有被保护,反而在被以各种各样可怕的方式侵害着。

几天前看了vice的一个纪录片,倒也是和变性有关——知道全世界每年实施变性手术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么?不是欧洲,不是泰国,不是中国,答案或许很难想象——伊朗。同性恋在伊朗是可以判死刑的犯罪,可是变性却不违法,因为古兰经里里虽然写明了先知对同性恋的禁止,却没提到不允许做变性手术...于是很多伊朗的同性恋者面对这样两个选择——手术台,或者监狱,甚至绞刑架。于是伊朗每年都有大量明明对自己性别认知非常清晰的同性恋者被迫接受了手术,变成了他们完全不认同的另一个性别。

这也是一个关于变性的故事,它一点也不美,可是它比这部电影重要太多,也更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3275360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节假日休息

QR code